????在我的办公桌前挂着一面写有“心细如发、德者仁心”的锦旗,它是我工作中收到的第一面锦旗,每当看到它时,那些与之有关的人和事就会浮现眼前。
????去年9月底,查档服务大厅里来了一对夫妻,衣着朴素,一进门就直奔服务台。
????“您好!请问查什么档案?”我问。
????“姑娘,我们要退休了,发现档案没有了,你这有没有?”还没等那位先生张口,这位女士便抢先发了话。
????“您别着急,具体查什么档案呢?” 我先安慰她,让她情绪稳定一下。
????“调建筑公司的档案没有了,现在退不了休,我们还等着拿退休工资呢,这都上火了,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的。”女士充满忧虑和担心地说。
????女士满脸愁容,看来这事确实给她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和困扰,可是她太着急了,并没有说明白要查什么人的档案以及具体查什么内容的档案,为了让她说详细些,我继续耐心地问道:“是谁调建筑公司,哪年调的,从哪个单位调的?”
????在我的引导下,女士指了指先生对我说:“我的丈夫名字叫吴君,1983年从市物探公司调往省建筑公司,现在档案里就缺一张调转介绍信,找到这件档案后他就可以办理退休手续了。”
????情况了解清楚后,我让他们先坐下来歇一歇,随后赶紧为他们查找。他们在旁边的椅子上坐下来,耐着性子等待着查档结果。
????查看完吴君的身份证后,我马上打开劳动局1983年调转介绍信目录进行检索,10多张目录工作表逐个检索一遍后,没有查到吴君这个人名。
????“现在没有查到您的名字,原因有很多,人名有同音不同字的情况,也有由于当时登记工作人员字迹潦草,我们进行目录数字化时人名辨认不清的情况。您能提供一下和您同批调转的同事的名字吗,我们再进一步查查。”我怕他们着急,又特意向他们解释了一下目前没有查找到档案的原因。
????听完我的话,女士急得从椅子上站起来说:“当时就他一个人去的,没有其他人了,这可怎么办呢?”她的丈夫不安地请求我:“姑娘,你再给好好查查,我们来一趟不容易,辛苦你了。”
????“没关系,这样吧,我再按姓氏检索一下,就是需要一些时间。”我安慰他们说,这下他们好像又看到了希望,重新坐了下来。
????我在电脑上检索到上千条姓吴的人名并逐条仔细核对信息。要知道,这可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,但凡有一点儿疏忽就会把人名漏掉,所以我告诫自己,一定要认真、要仔细。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,夫妻二人安静地等待着,生怕一有个声响就会影响到我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不知过了多久,我终于查到了一个叫吴君的人,调转时间、调出单位及调入单位都和吴君相同。我二话没说,从库房里调出了档案原件,又进行了信息核对,确认这是同一个人。最后,我将盖有档案证明专用章的调转介绍信复印件交到了夫妻二人手中。
????“终于找到了,这下可好了,姑娘太感谢你了。”他们两人异口同声地说。
????一周后的一天,一位手拿锦旗风尘仆仆的女士突然出现在查档大厅,径直走到我面前将锦旗送到我手里。我定睛一看,原来是几天前查找吴君档案的那位女士。
????“您好,档案用上了吗?”我看到她,连忙问。
????“用上了,交上去了,现在就等着退休了。姑娘,你不知道,你帮了我们多大忙,我家老头单位不景气,1个月工资就1000多元,还是1年集中两次发,我们就盼着退休呢,可以月月领到钱。你工作这么负责,所以我们俩商量着得给你送面锦旗表达我们的谢意,这不,锦旗刚做完,我就坐公交车送过来了。”
????听了她的这番话,我为自己能够帮助到这对夫妻感到高兴,为能从事这样一份工作感到自豪。手握锦旗,我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,这不仅仅是一面锦旗,是利用者对我工作的认可和肯定,也是对我今后继续做好工作的鞭策和鼓励。
????原载于《中国档案报》2017年5月4日 总第3061期 第四版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