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???一次在整理家庭档案时,我偶然发现一根祖传的刻有“和合”两字的竹制市尺,字是用镶嵌秤花的方法镶上去的,年代不详,当时便吸引住了我。
????尺子寓意诚信,在尺子上镌刻“和合”二字,也道出了这一度量工具的内涵:和气生财、和谐相处、合规经营、合作共赢等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,和合文化早已生长在人们心中,渗透到政治、经济、社会、文化等各个领域。
追本溯源探“和合”
????追本溯源,“和”“合”二字均见于甲骨文和金文。2000多年前产生于河洛地区的和合文化,其核心便是中国哲学中的一个最基本的命题——和而不同。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,和合文化一直彰显着强大的生命力。
????天地和合则美,万物和合则生。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主政期间,曾把天台山文化中的“和合”理念看作是我们祖先所创造的无与伦比的文化精髓之一。众所周知,天台山和合文化以儒释道三教圆融为核心,而“和合二圣”寒山、拾得,则是中华和合文化的典型形态和鲜活样本。
????“国以人为本,犹如树因地。地厚树扶疏,地薄树憔悴。不得露其根,枝枯子先坠。决陂以取鱼,是取一期利。”“自乐平生道,烟萝石洞间。野情多放旷,长伴白云闲。”每当品读寒山的诗句,我们不禁对这位爱国爱民、才华横溢、潇洒飘逸、劝人向善、不事谄谀的诗僧肃然起敬。
????寒山的诗不仅在国内广为流传,在国际上也影响颇深,被多国文化名家赏识和推崇。目前,寒山的诗也被译为日语、英语、法语等不同版本。
????佛教天台宗、道教南宗都蕴含着丰富的“和合”思想,还有妇孺皆知的济公,也出生于天台。济公以其慈悲济世、无我利他、彰善瘅恶、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,及其弘扬佛法、建寺垒桥、药石济世、注重生态、精诗善文等事迹,被释道儒三教尊为“活佛”,影响深远。
????正是基于天台山儒释道三教圆融的“和合”文化在全国的影响,自唐代以来,文人墨客皆以能到访天台山为荣。据悉,唐朝先后有400多位诗人到过天台山,留下了1000多首脍炙人口的诗句,如李白的“龙楼凤阙不肯住,飞腾直欲天台去”便道出了无数诗人的心声。
国际关系载“和合”
????今日中国,正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心,和合文化也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推崇,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。
????今年9月,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福建厦门举行时,“厦庇五洲客,门纳万顷涛”“一花不是春,孤雁难成行”,习近平总书记用这些生动的表达直接点出了“和合”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。当前,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愈发强劲。在全球范围内,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、你输我赢的零和游戏不再符合时代逻辑,和平、发展、合作、共赢已经成为各国人民共同呼声。
????同样,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提出,不仅是我国自觉承担起国际责任的重大举措,更是“和合”精神的另一鲜明写照。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是在充分考虑沿线60多个国家的发展差异、国情和宗教信仰迥异的基础上提出的,这也体现出“和合”文化的力量——同舟共济、合作共赢才是时代发展的要求。
????当前,一些落后国家饥馑与战乱频仍,国民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,更顾不上经济发展。许多国家虽认识到这一点,但仍处于各种改进探索之中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内涵深厚、形式丰富的“和合”外交思想,如和平发展、和而不同、以和为贵、和谐共生、协和万邦等,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,得到了世界各国的热烈响应。可见,“和合”文化早已深入各国人心。
区域发展融“和合”
????纵观一个区域的发展历程,“和合”文化也是无处不在。在浙江台州,山与海相映成辉,天地人相得益彰,儒释道交相融合,孕育出大气、硬气、和气、灵气的“台州精神”,千百年来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台州人。
????在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里,台州也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要义,先后荣获“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”“国家卫生城市”“中国优秀旅游城市”“国家园林城市”“中国金融生态城市”等荣誉称号。如今,和合文化已经成为台州的一扇窗口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台州围绕“山海水城、和合圣地、制造之都”这一发展定位,将和合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的蓝图中,精心打造中华和合文化标志地和传播地这一名片。
????不仅如此,在台州的经济贸易领域,和合文化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。20世纪80年代,敢想敢干的台州人就创造性地开启了合股创办企业的大幕,成为中国企业股份制合作的发祥地。目前,台州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,外贸发展迅猛,约120多万台州商人活跃在世界各地。在和合文化的推动下,台州像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一样,越来越闪耀夺目。
????和谐世界,众缘和合。自古以来,和谐就是人类社会最美好的追求,无论是阳光执法、教育公平,还是礼让斑马线、关爱弱小等行为,无不显示出和合文化的力量。尺有所短,寸有所长,我们需要用和合文化来丰富自己的精神家园,更要用和合文化滋养人类的栖息土壤。
????原载于《中国档案报》2017年12月7日 总第3152期 第四版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