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可能会好奇,为什么以知乎上部分网友言论的逆天程度,即使是中国人口吧看了,都得投到弱智吧,弱智吧友连连摇头,说我们不收真弱智,但mhyyyy在B站视频上的发言尺度也就是比胡锡进大一些,人却不见了。
你可能会好奇,为什么章北海official的视频每一期都说“不一定会有下一期”,弹幕上整天“爆”“爆”“爆”,但根本没爆,每一次他都有下一期,而猫一杯整是发了个小学生丢课本的烂活,貌似没有触及什么敏感议题,却被全网封禁。
很明显,一个人会不会遭到处理,并不完全取决于通常意义上的“爆”与“不爆”,如果你觉得爆他就爆,四处传播百京秘闻的出租车司机早“爆”了,但没听说哪个出租车司机被处理。这其中蕴含了哪些法理,欢迎大家收看今天的《走进塔学》栏目。
参考文献:B站up主解诂的塔学视频。但鉴于他发了这个视频不久,自己就进小黑屋了,加上本人温和老保立场局限性,我的尺度会在他的基础上作进一步限缩。
塔学总则:塔学基本原理
一、正能量原则
研究塔学,不是为了打擦边球,而是为了加强内容建设,让更多优秀的网络内容传播者行稳致远,防止因不懂塔学规则中道崩殂情况的出现。
二、混沌场域测不准原则
除了一些明显违法法律法规、公序良俗的内容之外,你没法抽象出明确的塔学原理。你能用演绎法提炼出的不能发的内容,大家都知道不能发,涩情、暴力、历史虚无主义等,根本用不着说,没有研究价值。
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模糊地带,也就是“很多人觉得他不该被封,但他就是被封了”这种情况,在模糊领域,参照英美法系的判例法在塔学研究领域价值更大。
三、平台审核员≠有关部门
本文的“塔学”采广义说,平台审核员和有关部门均在本文被视为“塔”的一部分。平台为了免责,会在有关部门要求的基础上加大力度,实际上是比有关部门的要求更严的。举重以明轻,平台审核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,只要没有异常介入因素的出现,如果平台觉得没问题,有关部门一般也不会觉得有问题。
四、审核员+有关部门双重过审≠没事
还有一种情况就是“挟防御塔以令不臣”,即使审核员和有关部门都觉得你没问题,如果你接到的举报太多,审核员也会把你禁言。据某高中热心大妈(也就是我妈)透露,他们高中其实没有太强的能量,遇到舆情,主要手段就是发动教职工进行举报,平台接到的举报多了,即使你的内容本身没有任何问题,也会被下架。
五、防御塔攻击范围的伸缩性
发言尺度要去和影响力是反相关,影响力越大,社会责任就越大。某B站知名哲学up主曾说过,如果你的话能影响上万人,那你已经是政治人物了,应该用政治人物的标准要求自己。
该原理也可解释知乎和出租车司机的问题,因为知乎是个小众平台,影响力有限,且平台用户非常去中心化,不像b站有好几个百万级大几十万级的键政大v,所以被防御塔选中的优先级比较低。出租车司机就更低了,他只能影响到车里的乘客,乘客又大概率只是附和,且不会留痕,所以司机是全国言论最自由的群体之一。
注:我不算,审核员同志手下留情。我主要是提供乐子和专业知识,既不搞饭圈提纯,也不怎么输出意识形态,偶尔输出一下,输出的还是老保意识形态,影响不到谁。
塔学分则:进小黑屋情形的类型化分析
类型一:内容本身敏感
典型案例:章北海official
说实话,在内容是否敏感这个问题上,我只能说塔不可知,则威不可测。解指导认为,和国家政策唱反调就会进小黑屋,其实也不一定。比如民族精神条款,所有学法的基本都是反对态度,也没见谁被封。我只见到一个法学教授支持,那就是郭继承,中国政法大学的教授,简称法学教授。另一个受到网友吉列豆蒸的,就是某条婚姻法司法解释,也没见谁因为这个进小黑屋。
但差不多的情况,劳东燕因为批评了某个征求意见稿被封了,章北海official紧随其后,喜提一个月暑假。即使话题本身可以讨论,但也要注意发言的尺度。比如货拉拉案本身是可以讨论的,但蔡雅奇因为批评的力度远超普通大v,遭遇过微博禁言。
综上,在内容本身是否敏感这个问题上,如果你拿不准,最好找几个标杆级人物看看他们是什么情况。章北海official曾提出过胡锡进定律——“一件事情胡锡进支持,不一定是好事,但如果连胡锡进都看不下去了,实在太坏了”。我再提出个“劳蔡定律”,劳东燕和蔡雅奇能说的话,你不一定能说。但如果连他俩都不能说的话,你就别说了。
之前我找的风向标是罗翔,我一直很信任罗翔老师判断顺逆风的能力。最近不太行了,不知道罗翔老师是不是在讨论环境相对自由的法学院待得太久了,以至于在他眼里只是个可供讨论的观点,在网友眼里算暴论,导致连续上热搜。但罗翔是知名人物,有平台保他,我为了防止触发塔学总则第四定律,以后还是不摸着罗翔过河了。
类型二:造谣/发布不实信息
典型案例:猫一杯
因为造谣这个问题不只对于博主来说是最大的红线,也是普通网友,甚至出租车司机能触到的为数不多的雷点,所以我这个类型我来多叨叨两句。
刑法里的经典老番:侮辱和诽谤的区分
柏浪涛举过一个很经典的例子:如果你说一个不是特殊服务业工作者的人是特殊服务业工作者,这个是诽谤。如果你当众说一个是特殊服务业工作者的人是特殊服务业工作者,这个算侮辱。
但实际上,人生在世,谁还没被侮辱过?如果一侮辱就入刑,监狱就不够用了。所以实务中能被判侮辱罪的情况极其少。诽谤则不同,标准明确,十分容易认定,一旦你造谣了,民事责任、行政责任、刑事责任,总有一款适合你。
搞抽象不是法外之地——以蔡徐坤胜诉为例
是否因谣言或不实信息受到处罚,主要标准是客观影响。
举个例子,如果有人造谣我和数位擦边律师存在不正当男女关系,我根本完全不在意,很难谈得上对我有啥影响。我甚至可以反向利用一下,我直接自己举报自己,启动调查程序,然后毛也查不出来,我的老保人设更加巩固了。只要擦边律师不追究你,那么就没什么责任。
猫一杯受的处分其实是比较重的,全平台封禁,能有这个待遇的博主并不多。她编了一个小学生丢课本的故事,这个谣言内容本身并不严重,也很难谈得上什么主观恶性。但社会影响实在太大了,导致各地动用公共资源来查证这件事。我个人认为,鉴于她没什么主观恶性,也没伤害到谁,如果她能在动用公共资源之前立刻道歉,最多是像她的男友羊毛月一样挨骂和掉粉,应该不至于炸号。
所以拿不准的话就尽量不要说,或者只作主观性的评价,比如我评价我非常讨厌的某个大V“本人夜观天象,个人认为他疑似有点唐”这个是纯主观评价,不涉及造谣诽谤问题。但如果说:“我家祖上三代从医,我一眼看出来他是真的唐”,可能会涉嫌侵犯他人隐私,承担法律责任。
我其实非常好奇什么尺度能让高校动怒。高校一般来说是个没什么攻击性的单位,很少主动召唤铁拳来砸人,骂学校的太多了,也没听说谁被处理了。但也有例外情况,以复旦为例,在上海辟谣平台上能看到,有人用AI批量造复旦附属医院的谣,规模比较大,而且医疗领域涉及人命关天的事,路人也是宁可信其有,不可信其无,影响比较恶劣,复旦直接报警了,数个自媒体被封禁。再比如N年前的汉芯一号事件和内部照顾名单,虽然确有其事,但跟复旦没关系,被搞岁月史书,张冠李戴到了复旦头上,这个涉及到了国家利益和教育公平问题,帽子实在太大,复旦也绷不住了,追究了造谣者的法律责任。
上海警方严厉打击整治网络谣言 破获利用AI造谣案件
上海患者重症肺炎被AI误诊成普通感冒?这个“锅”,AI不背
上海成立儿童器官移植中心,家长要“看好自家孩子”?这样的影射关联是恶意造谣
有医院收到数十亿退款?医疗反腐民心所向,但谣言也要坚决抵制
类型三:互联网行为延伸至线下
代表人物:mhyyyy
键政只是键政,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,只要停留在“键”的层次,最多炸号,不会炸人。传奇塔学王mhyyyy离我们远去的原因,至今众说纷纭。其B站视频至今可以观看这一事实,又让事情变得更加扑朔迷离。
因为米指导的粉丝只有四位数的时候我就关注了,所以他在B站上的视频我都看过,从法律专业的角度来分析,其不管是补档的,还是正常可以看的视频,没有任何一个到了刑法标准,甚至治安管理处罚法都不够。所以如果说他受到了法律的制裁,只可能是线下行为。
线下行为最敏感的就是建群。很多事情你自己说说没什么,但在群里说不行。经常有私信问我有没有粉丝群,我在此明确表示“不可能有!”(户晨风音),过去没有,现在没有,以后也没有。因为只要你建群,你作为群主就得群里的内容负责。问题是我有自己的事情要做,谁有时间一天二十四小时盯着群友看。能当好群主的,要么是社会闲散人员,要么是全职干这个,要么是社会闲散富哥。
张新宝:微信群群主的义务与责任 | 前沿
综上,我的未来发展方向:
一、观点层面加快胡锡进化进程,增强节目效果的重点放在出梗上。
二、多更新客观中性的专业知识,我与读者共同进步,xian行方向的专业知识除外。
三、尽可能让自己的ip停留在法治水平较高、考公内卷程度较高的地区。防御塔驾驶员文化法律素质有基本保证,起码不会对着平民百姓乱开炮。
UP主创作不易,点个赞评论支持一下吧~ 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