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65bet客服电话

《山海经》中的“大荒世界”在哪?所有线索都指向这里,你信了吗

《山海经》中的“大荒世界”在哪?所有线索都指向这里,你信了吗

司马迁在《史记•大宛列传》中说:“至《禹本纪》《山海经》所有怪物,余不敢言之也”。

金已失传的《禹本纪》,看来跟《山海经》颇有渊源,这也间接证明了大禹本人和《山海经》的渊源。

《大荒经》原文提到大禹的地方有七处,大都与治水有关,可这还不是最多的,最多的是另一位传奇帝王“颛顼”,达十四处之多,而且,“颛顼之子”似乎遍布大荒世界。

那么大禹和颛顼什么关系呢?

《史记•夏本纪》明确记载:愚者,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。原来,禹是颛顼孙子,颛顼和大禹这对祖孙,两代传奇帝王,才是大荒世界的人间主宰。

那么颛顼的活动范围在哪呢?

据《竹书纪年》记载:“元年,帝(颛顼)即位,居濮”。《左传》则说:“卫,颛顼之虚也,故曰帝丘”。濮和帝丘,都是指同一个地方:古卫国都城——河南濮阳。

另外,河南偃师的二里头,以“准夏都”而闻名于世,上期提到了“贾湖遗址”则在河南舞阳,所以大荒世界最大概率是在中原之地——河南。

在综合前面的两条关于天、地的线索,我们不难锁定大荒世界的真正所在——洛阳盆地。

十三朝古都洛阳,号称“天下之中”有盆地、有高山,正是天文观测的绝佳地点。史载西周初年,周公在此营建成周城,并组织“土圭测影”等天文历法活动。

东汉时,这里建有规模宏大的观象台——灵台。至今以遗址犹存,说完天,再说地。洛阳盆地总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,符合《失落的天书》作者刘宗迪对大荒世界方圆几十里的判断。

盆地由熊耳山、嵩山、方山、周山、邙山等山脉环绕,视野所及范围内要找出二十八座,定位三并非难事。

值得一提的是,洛阳盆地南部屏障——嵩山,中岳嵩山古名“宗山”、“岳山”,这些名称均在《大荒南经》中出现。嵩山由太室、少室两三构成,中有大壑,且自古就是天文观测的圣地。

故而在《大荒南经》中,与“宗山”、“岳山”邻近的“壑山”、“天台”也当属于嵩山山脉。

然后我们再看看《大荒经》中,曾困扰刘宗迪的那些“大”的地名,少昊之国、苍梧、西周之国、北狄之国、西王母之山、昆仑、流沙、赤水、犬戎,如以洛阳盆地为参照,这些地名的方位跟《大荒经》的描述是能对应的。

此外,还有一个最直接的证据及颛顼葬地的位置,《大荒北经》说:“东北海之外、大荒之中、河水之间、附禺之山,帝颛顼与九嫔葬焉……”。

附禺之山,有学者考证是安阳内黄县的土山,土山临近濮阳,古称“鲋鱼山”,与“附禺之山”发音相同。还有另一种说法,认为颛顼葬于洛阳北面的邙山东部,具体位置在今巩义市境内。邙山历来以古墓众多而闻名,民间甚至有“生在苏杭,死葬北邙”的说法。

其实,不管是内黄还是巩义,从洛阳盆地的角度,都符合“东北海之外、大荒之中、河水之间”这个定位。

上期复盘上《山海古图》的意义,就体现在这些细节上。

这里有个问题必须解释一下:什么叫“海”?

《山海经》中的“海”不是大海,这点最能迷惑人。

《山海经》中的“海”,指的就是洛阳盆地。话说盆地怎么变成了“海”呢?

原因很简单:当时洛阳盆地全被北边的黄河给淹了,想想大禹干的是啥活吧。

《大荒北经》中也透露了一些信息,“海水北注”、“海水北注”、“海水北入”,证明当时黄河至少从三处攻破了洛阳北部屏障邙山,洛阳盆地一片汪洋,而这也是《山海古图》中间部分空白的原因。

好了,我们破解了大荒世界的位置,为解密《山海经》迈出关键的一步。

《山海经》留下了太多太多的谜团,等待我们去还原真相。

当然以上观点只是一家之言而已,我说过,就算是盲人摸象摸得多了,或许有一天也能见到真相。

这里全当是抛砖引玉吧,欢迎和我交流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